Page 9 - 以人為本 縱橫整合 香港醫療體系
P. 9
醫院及專科非住院護理 社區護理及基層醫療
中心及網絡 中心及網絡
私家醫院
醫院管理局:
普通科門診、
急症護理: 醫院及基層 社區健康中心、
急症及住院 醫療整合 社康服務 精神健康 社康服務
私營醫護服務 非住院護理 管理局 社區外展: 醫社 康健中心
專科
醫院
社區老人
地區
評估小組、
合作
社康護理
衞生署:
復康及延續 服務 私營基層醫療: 預防服務、
護理、紓緩治療 公私營 普通科、牙科、 母嬰健康、學生健康、
中醫、護理 男性及女性健康、
協作計劃
及專職醫療 長者健康、
牙齒保健
私家醫院 社康服務
綜合醫療服務概念模型的簡單圖示
2.2 加快香港基層醫療的發展步伐
在目前醫療制度中,基層醫療是一個非常重要並需要大力加強的部分,以便全面而貫徹地
滿足大多數人隨著生命歷程變遷而產生的全人需求、協調不同醫護設置及服務提供者之
間的接軌,並讓患者獲得所需的護理( Donaldson, Yordy, & Vanselow, 1994)。在向前邁
進時,我們必須建立足夠和合適的醫護人手資源,並給予適當培訓,持續投放資源。我們
應注重建立合適機制,以鼓勵醫護人員加強其專業技能,例如持續教育、專業技能計劃及
培訓、晉升機會等。我們認為建立基層醫療人手是極為迫切,人手當中應包括一系列的服
務提供者:家庭醫生;經培訓處理多種慢性疾病及與老齡相關併發症(如因體力及能力衰
退而變得脆弱的長者)的全科醫護人員;經培訓提供長期護理、殘疾人士護理和紓緩治療
的基層醫療醫生;及提供基層醫療的「專科人員」。同時,我們建議政府採用家庭醫生及
基層醫療醫生模型,進一步促進「基層醫療醫生與病人的伙伴關係」。雖然病人可以視乎
需要選擇轉換他們的基層醫療醫生,但有關的轉換應被記錄存檔。這將有助患者獲得基層
醫療服務,並加強服務的一致性,讓病人可以在整個生命歷程中,由同一位醫生對不同的
健康問題作出診斷。
2.3 在服務提供者與醫護人員之間建立正式連結,帶動服務整合
我們認為當局有需要檢討各項機制,以加強醫院、次急症護理提供者和基層醫療提供者
之間的聯繫。這些機制包括護理途徑的設計、臨床指引、護理計劃、轉介和出院程序。對
服務提供機構、醫護環境設置、資料流通及病人參與方面的檢討工作也同樣重要。鼓勵服
務提供者之間溝通和持續對話的正式機制,也能加強和實現醫院與社區之間,特別是在基
層醫療領域的融合。鑑於目前的機制僅限於關注病人在臨床方面的健康,當局應考慮開發
特定工具,為患者評估其生理、心理、社會及精神方面的需要,確保服務能提供全面及以人
為本的護理。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