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CHINESE_FullText
P. 97
7. 總結
本項研究首先公佈未來四年一手住宅物業市場的供應數字,這是首份公開
而透明的相關統計數據。我們由此得出結論:現屆政府致力增加土地供應,雖然在
私人住屋供應方面似乎漸見成效,但公共房屋的供應,特別是中長期的情況,仍然
令人憂慮。在改劃土地用途和在新界推行新發展區項目時,如有任何阻滯,可能會
顯著延遲中期內公共和私人房屋的落成。
然後,我們深入檢視了過去一年不同物業類型的供需情況,並發現供應短
缺不但沒有緩和跡象,反之各類「硬件」所面對的空間不足問題普遍維持,甚至惡
化。更令人擔憂的是,供應短缺不僅反映在住宅租金和樓價飆升,亦反映在高昂的
商業租金,這嚴重損害了香港的競爭力。除此之外,隨着人口急速老化,本港需要
充裕的土地資源建設與長者相關的設施,包括醫院、長者地區中心等。雖然政府已
計劃增加這些設施的承載力,但顯然不足以應付需求。
在此背景下,我們探討了土地供應策略的複雜性和實際問題。我們認同土
地資源的使用效率應該提高,包括檢討棕地用途,但我們反對偏重任何土地供應途
徑的政策,因為任何增加土地供應的方法都面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難,而且供應
可發展用地的需時各有不同。因此,我們認為應以多管齊下的方式增加土地供應,
當中應涵蓋短、中及長期措施。
歸根究底,目前困擾社會不同層面的空間不足問題,源於在過去十年多
的時間,本港缺乏大規模的土地發展項目。而此局面又源於地產市場在 1998 年至
2003 年間衰退,政府因而暫停土地和房屋供應。根據我們的分析,目前正在規劃
或已落實的大型土地發展項目,例如東涌新市鎮擴展及啟德新發展區,其實早於 20
年前已經提出,但在地產市場低迷時擱置。我們相信,過去20年的經驗已清楚表明,
能夠抵禦地產市場和經濟週期波動、適應不同政治週期的政策改變、持續而連貫的
土地供應政策,對香港至為關鍵。我們亦以新加坡濱海灣的發展為例,突顯出建立
土地儲備的重要,並指出要做到適應市場變化,雖然困難,卻是有可能達成的。
我們亦對大嶼山發展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議。我們相信,大嶼山發展作為
未來大規模的土地發展項目,不僅能供應充裕的可發展土地,而且由於大嶼山的地
理位置極具策略意義,對本港長遠的社會和經濟發展至為重要。
在本研究的最後部分,我們同意單靠增加土地供應未必能夠及時增加房屋
或其他空間的供應,因為兩者之間有一個漫長過程。我們就此提出了一些建議,期
望加快土地和房屋發展程序,利用現有土地資源盡量增加空間供應。這些措施包括
增加新發展區的發展密度,以及優化市區閒置「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的發展。
我們希望措施能盡快紓緩本港目前面對的空間不足問題。此外,我們要求政府簡化
現行土地發展的審批程序,並為此政策範疇增撥資源。
土地供應議題無可避免涉及到社會上每一個家庭,也難免引起社會爭議。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