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CHINESE_FullText
P. 76
此外,雖然英國早於 1998 年便實踐「棕地優先」的原則,並制訂「六成
新建住宅建於棕地」的全國目標,但政策對紓緩英國長期的住屋短缺問題顯然幫助
不大。2014 年 5 月,獨立城市規劃顧問公司 Nathaniel Lichfield & Partners(NLP)
發表一份有關英國棕地住屋承載能力的研究報告。在該份報告中,NLP 估計在
2015 年到 2030 年的 15 年間,英國將需要多達 330 萬間新住房,但所有棕地的可
建屋總量僅有 100 萬間。換言之,假若只依靠棕地作為房屋供應途徑,即使撇除當
前已有的供應短缺,英國在未來 15 年仍要面對相當於 230 萬間房屋的額外供應缺
口(圖 28)。
圖 28. 英國總房屋容量
資料來源: Nathaniel Lichfield & Partners "Brownfield Land Solution?"(2014年5月)。
根據另一項由國際物業顧問公司第一太平戴維斯(Savills)在 2015 年進
行的研究,假設英國所有可用的棕地均用於發展,高達 40% 新建於棕土的房屋,其
發展成本將高於當前市場價格,令這些發展項目在財政上並不可行。發展成本高昂,
是源於在實際建屋工程進行之前,棕地的前期開發成本十分巨大。
若要與香港的比較更為公平,倫敦的情況理應更加相關。第一太平戴維斯
估計,建於倫敦(而非英國)所有棕地的新住房,其預計售價為每平方尺 10,000
港元(按2015年港元價格計算),與現時香港一手私人住宅物業的市場價格相若(圖
29)。
圖 29. 英國棕土2010年的潛在住宅供應容量
資料來源:第一太平戴維斯 "Land for New Homes"(2015年8月)。
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