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0 - CHINESE_FullText
P. 70
3. 土地供應的實際問題
和挑戰
在前兩章中,我們探討了不同物業市場的最新供需情況,並說明了本港社
會和經濟各個領域,從住屋、商用空間以至醫療等基礎設施,仍面臨嚴重的土地短
缺問題。
在此前提下,我們難免要問:「香港應如何增加土地供應?」正如我們在
首份研究報告中詳細檢視,本港長期依靠填海和發展新市鎮來增加可發展用地。然
而,這種開發模式近年逐漸受到質疑。
3.1 探討土地供應政策的複雜性
社會上有一種新興論述:土地供應不一定要依靠填海或新市鎮發展。按此
論述,香港目前仍有大量未被有效利用的土地資源。因此,政府的土地供應策略應
先完善現有使用效率偏低的土地資源。
棕地是其中一種使用效率偏低的土地資源。所謂「棕地」是指新界中已改
用作其他用途,例如露天貯物場、貨櫃場、倉庫、工業回收場等與周邊環境並不協
調的荒廢農地或鄉郊土地。所謂「棕地優先」的概念,即指在考慮填海、發展綠化
帶等其他土地供應途徑之前,應優先考慮開發棕地。
基金會並不同意此論述。絕大部分棕地屬私人擁有,並且有不同用途。因
此,開發棕地的過程必然涉及收地、拆遷、安置、補償等問題。我們就 2015/16 至
2018/19 年度落成的多個公共房屋項目進行研究,發現每當這些項目牽涉上述問題,
發展時間都極為漫長。
3.2 極長的發展時間
正如表4 所示,目前公共房屋項目的發展時間(即項目從提交至區議會審
議直至完成所需時間)有長有短,從 55 個月(4.6 年)至 139 個月(11.6 年)不等。
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