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CHINESE_Housing
P. 29
8. 憂慮
8.1 物業價格
公共租住房屋單位和居屋單位私營化的主要憂慮,是可能導致大量新房屋
單位流入私人市場,促使樓價下跌,這可能會影響長遠資產投資及蒸發家庭儲蓄。
誠如第一份報告重申,此計劃僅針對新建的公屋單位,因此對私樓市場影響很少、
甚或沒有影響。
不過,基金會認為長遠而言,應該考慮將現存的公屋和居屋單位包括在私
有化計劃之中。對於把現存公營房屋私有化會導致樓價下跌的憂慮可以理解,但我
們相信這個可能性極低,而英國在 1980 年代的公營房屋私有化措施正好說明這點。
以下提述有關個案,以反駁計劃會令樓價下跌,對投資者及家庭不利這點,並藉此
減輕公眾憂慮。
8.1.1 購買的權利
《英國房屋法》(俗稱購買權)於 1980 年 10 月 3 日實施,是已故戴卓爾
夫人領導的保守黨勝出 1979 年英國大選後的一項主要政策措施。
與國際同儕比較,英國在 1980 年擁有大量社會房屋,公營住宅可以容納
650 萬個家庭(或佔英國家庭總數的接近三分之一)。保守黨視購買權為提高自置
物業比率的機制,也是回應部分租戶希望擁有居所的措施。
自從推出購買權之後,單單在英格蘭已出售超過 190 萬間公營住宅。圖7
顯示國民對購買權的初步反應非常熱烈,1983 年出售的社會房屋超過 160,000 間。
其後,銷售額在 1980 年代中期下跌,至 1980 年代後期回升。國民第二次踴躍購買
是因為物業的最高折讓率有所提高。整體而言,英格蘭根據購買權出售的社會房屋
總數量是公營住宅累計存量的大約三分之一 。
5
5. 此數字是將截至2015年出售的社會房屋單位(1,990,791) 除以1980年的社會房屋單位數量(5,068,000) 加1981年至2015年興建的社會
房屋單位數量 (951,250)的總和而得出。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