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1 - CHINESE_Housing
P. 31

我們認為,物業價格長遠而言畢竟是受基本的供需因素支配,而非受置業
              率的變動影響,而供需的基本因素應由經濟變數釐定。為說明這點,我們利用超過
              30 個先進經濟體的數據進行了一項固定效應小組迴歸研究,結果顯示置業率跟樓價
                                 6
              並無重要的統計關係。 換言之,向更多家庭批出房屋單位的完整物業權,未必會
              導致住宅單位價格下跌。

              8.2 不公平


                     人們對「補貼置業計劃」的另一項主要保留是認為計劃不公平,因為在計
              劃下公屋租戶會獲政府給予「雙重福利」,即低租金及折讓售價。

                     我們認為,基於兩個原因,這項批評並不成立。第一是所謂「折讓」本身
              並非真正的折讓。政府只是提供融資,「補貼置業計劃」之下選擇購買公屋單位的
              租戶仍要支付首期和按揭貸款,若他們在日後繳付在「補貼置業計劃」下不再隨市
              價浮動的未補價金額,政府其實可以回收有關物業的全部市值。


                     第二,「補貼置業計劃」中的土地價值資助,並非社會損失予有關家庭。
              由於這些家庭已經入住有關單位,該單位和其所佔土地無論如何都不能由任何人使
              用,因此並不對社會產生成本。向自住業主提供更高資助,讓他們可以選擇在公開
              市場出售該些房屋單位,能將隱藏在土地的價值解鎖,重新調配作更佳用途。在現
              行機制下,在缺乏相關的市場下,有關價值只能永遠鎖在土地之中,無人得益。因
              此,這並非雙重福利,只不過是提供當初沒有提供的另一半得益。


                     在目前情況下,現行的公屋安排本身就是相當高昂的資助,要令公屋的租
              金保持低廉牽涉相當多資源,甚至實際上是代代相傳的長遠資助。

                     舉個例子,假設一個公屋單位在公開市場的月租為 20,000 元,如今政府
              把其以月租 3,000 元租給一位公屋租戶,即政府每月為該租戶提供 17,000 元資助。
              在 20 年間,累計資助(不包括租金及市場調整)將超過 400 萬元。換言之,資助
              該單位 20 年相等於悉數支付該單位的成本。


                     表 13 顯示,從 2008 年至 2013 年,公屋的平均按年周轉率是 0.92%。這
              意味著公共租住房屋的流轉率實際上非常低,繼續資助現時的公屋租戶意味著住戶
              根本無法享有居住的流動性。現時的租金資助機制不但浪費資源,而且不合邏輯。
              相反,透過「補貼置業計劃」,相同的資源可以用來為公屋住戶提供強力誘因,爭
              取真正的物業擁有權。



              表13. 2008/09年度 至 2012/13年度的公屋單位流轉率






               資料來源:政府新聞公報。
















              6.  有關迴歸分析結果的詳細資料,請閱附件三。
        36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