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CHINESE_FullText
P. 87

拜國際機場、荷蘭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機場和瑞士蘇黎世機場等。

              圖 34. 機場北商業區的選址



























               資料來源:香港機場管理局。

                     其中,機場北商業區第一期的發展估計可提供 200 萬平方呎的商業樓面面
              積。有關發展規模甚大,可用作大型的綜合商業城,讓訪港旅客或轉機旅客在離境
              前消費、娛樂、就診、營商等(圖 34);在交通配套完善的前提下,例如在該區增
              建一個鐵路站、提供充足的停車位和「泊後轉乘/轉飛」(park-and-ride / -fly)設
              施,屆時旅客的大部分行程將可留在大嶼山內甚至機場島上,減輕大嶼山與市區之
              間的交通負荷。機場北商業區的發展計劃於行政長官《2014 年施政報告》中提出,
              建議政府與機場管理局加強溝通合作,盡快推進項目。


                     商務旅客是高增值的旅客來源。有鑑於此,亞洲國際博覽館旁的土地可
              用作酒店及商務用途,例如會議展覽及國際級的拍賣場地。至於港珠澳大橋香港
              口岸人工島,則可發展寫字樓,支持在口岸附近有優勢的「產業群」(industry
              cluster)發展。


                     現時機場為東涌的經濟龍頭,為東涌居民提供大量就業機會。到 2030 年,
              機場提供的職位更會由現時約 15 萬個增至約 30 萬個。若上述幾個的發展得以實現,
              則不難想像將為北大嶼山增加更多就業機會。換言之,若房屋供應的步伐能追上就
              業機會的增長,大嶼山肯定是香港發展史上最有可能做到大規模「原區就業」的社
              區。


                     事實上,正如基金會在「土地房屋」範疇發表的首份研究報告提及,能夠
              在原區就業的市民只屬少數。具體而言,東涌區的就業人口當中只有 9% 在同區工
              作,跨區工作情況普遍。若大嶼山能把就業機會置於住宅區毗鄰,則可以達到「零
              碳排放」的通勤模式,甚至增加上班一族的私人時間,對維繫家庭關係也有裨益。


                     然而,上述願景的前提是大嶼山內有完善的交通網絡,特別是機場島與東
              涌之間。東涌及機場區內的持份者幾乎一致認為,現有由巴士和道路組成的交通網
              絡無法快捷方便地連接兩區。事實上,雖然東涌市中心與香港國際機場的距離僅有
              四公里,約為中環與銅鑼灣之間的距離,但前者的行車時間長達 30 分鐘,是後者
              行車時間(10 分鐘)的三倍(表8)。








                                                                                                                  87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